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成立于2008年,溯源于1960年南京气象学院创建时设置的大气物理学系,是我校办学历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具备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教育培养体系,培养了一大批业务、科研、教学和管理高级人才,已成为我国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大气遥感与探测和雷电科学与技术相关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摇篮。
学院有教职工84人,在校生1420人(其中本科生1067人、研究生366人),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学院设有大气物理、大气探测、雷电科学与技术3个系;并相应开设大气科学(大气物理方向)、大气科学(大气探测方向)、安全工程三个本科专业(方向)和一个大气科学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院还拥有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大气遥感与大气探测以及雷电科学与技术三个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学院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和浓厚的学术氛围,近5年教师中获江苏省“教学名师”1人,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1人,入选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学科带头人2人、江苏省"青蓝工程"和"333人才工程"22人(次)、享受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资助5人;先后获批江苏省高校优秀学科梯队—"大气物理学科梯队"、江苏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大气成分变化及其环境和气候效应团队"、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云雾降水与气溶胶团队";拥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培训实习基地(南京)。
近三年来,学院承担"973"、"863"、"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累计68项,发表核心及以上期刊学术论文417篇,其中被SCI(E)收录109余篇,获批专利68项,出版专著及各类教材9部,相关成果获省部级科技奖励8项,市厅级科技进步奖4项。
学院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全方位探索新的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流气象人才,形成以提升大学生的科学研究和业务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大实践"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近5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2014年)、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2011年、2013年)、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013年),其他省级教学类成果19项;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2门、江苏省高校精品课程3门。2012年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专业获批教育部首批国家级卓越工程师计划,同年获批国家工程教育实践教学中心。
学院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学院学生先后捧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唯一“高教社”杯、获得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中国机器人大赛特等奖等多项优异成绩。所培养的毕业生以“踏实、肯干、能干”和“数理基础扎实、专业素质高、动手能力强”为特色,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高度好评。毕业生主要在国内外气象、环境、能源、海洋、防灾减灾、部队、民航、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科研、业务、教学或行政管理工作,有相当数量毕业生已成为气象领域的知名学者、杰出专家和管理人才。近三年来,学院本科生高质量就业率稳定在97%以上,升学出国率40%左右。
学院招生咨询:姚老师 025-58731501 网址:http://dqwl.nuist.edu.cn/
专 业 介 绍
●大气科学(大气物理方向)
本专业方向创建于1960年, 1982年、1998年分别开始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 2005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大气物理学主要研究大气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及其演变规律,涉及云-辐射相互作用、大气物理化学机制、空气污染预报、大气环境监测和预警、气象卫星雷达观测和资料的综合应用以及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开发工作等,它们都是目前我国在大气科学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学科拥有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实践教学和科研创新平台,包括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江苏省气象灾害预警预报协同创新中心和全国各省级气象台站实习实验基地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大气科学领域基本知识、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能够在天气预报、气象观测、人工影响天气、空气质量预报、大气环境监测以及相关领域从事业务、科研、教学、科技开发与相关管理工作的研究型与应用型相结合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大气科学
主要课程:大气物理学、大气探测学、天气学、动力气象学、数值天气预报、大气化学、大气边界层物理学、云降水物理学、雷达气象学、卫星气象学、人工影响天气、空气污染气象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践创新、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践:大气探测实习、边界层气象实习、云降水物理实验、大气环境探测实习。
学生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进入各级气象局、环保局、民航空管部门、清洁能源技术支持相关领域从事业务工作,40%左右的毕业生进入国内著名研究所和高校攻读硕/博士研究生,10%左右获得欧美知名高校的全额奖学金继续深造。
专业招生咨询:赵老师 025-58699770 网址:http://dqwl.nuist.edu.cn/
●大气科学(大气探测方向)
本专业建立于1972年,是我国第一个以雷达和卫星为观测平台的大气探测专业,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本专业以大气探测仪器设备研发、大气遥感资料处理与分析、遥感探测资料气象与气候应用为研究方向,建有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培训实习基地(南京)、大气遥感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实验室等省部级科研平台和实验室,拥有国内最先进的C波段双偏振多普勒雷达、美国MODIS卫星接收系统、X波段和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激光雷达和微波辐射计等大气遥感设备,是国内大气探测人才培养最重要基地。
培养目标:培养系统掌握大气科学基本理论,气象卫星和雷达探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具备现代电子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气象、环保、航空等行业从事大气探测的设备研发和维护、卫星和雷达数据处理与应用、灾害天气的临近预报等业务、科研、教学、科技开发与相关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大气科学
主要课程: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子线路、大气物理学、大气探测学、天气学、动力气象学、数值天气预报、雷达气象学、卫星气象学、短临预报。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践创新、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践:现代大气探测实习、雷达气象学综合实习、卫星气象学综合实习、天气预报综合实习。
学生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全国气象局、环保局、民航空管部门及气象探测仪器研发和销售等相关单位和企事业工作,40%左右的毕业生进入国内外著名研究所和高校攻读硕/博士研究生。
专业招生咨询:朱老师 025-58699770 网址:http://dqwl.nuist.edu.cn/
●安全工程
本专业建立于2005年,作为我国唯一具有雷电科学与技术特色的安全工程专业,融合了学校大气科学、电子信息工程及电气工程的办学特色,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层次齐全的人才培养体系。拥有国家级实践教育中心、雷电防护实验室,并在德国菲尼克斯电气(南京)等国内外知名防雷公司建立了十余个校外生产实习基地。本专业是国家级卓越工程计划实施专业。企业奖学金十余项。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深入,雷电防护从部门走向部门与社会相结合,雷电安全工程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防雷公司、防雷检测机构、大型风电企业、铁路、国家电网、石化、通信等相关行业对雷电安全人才需求旺盛。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坚实的数理基础、熟练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熟悉安全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掌握电气电子、雷电科学与防护工程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在气象、环保、电力、民航和国防等相关行业和部门从事雷电监测与预警、防雷技术开发与应用、防雷工程设计与施工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学科:安全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主要课程:安全工程导论、电路分析、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子线路、电磁场理论、大气物理学、雷达气象学、信号与系统、雷电原理 、雷电探测技术、建筑防雷、防雷工程设计与施工。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践创新、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践:企业实习、毕业设计
学生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防雷公司、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气象部门、研究所等从事防雷安全工作。30%左右的毕业生进入国内外著名研究所和高校攻读硕/博士研究生。
大气物理学院专业列表:
序号 | 专业名称 | 专业代码 | 查看详细 |
1 | 安全工程 | 082901 | ![]() |
2 | 大气科学(大气物理) | 070601 | ![]() |
3 | 大气科学(大气探测) | 070601 | ![]() |